清朝历史:努尔哈赤死后9年,女儿被皇太极处死
1635年,努尔哈赤死后9年,女儿哈达公主一家老小被处死;一千多正蓝旗将士,就地被解决,沈阳城内血流成河。至此,皇太极扫清了称帝障碍,八旗勋贵终究输给了“四爷”。
哈达公主,也就是莽古济,是努尔哈赤女儿,母亲是大福晋衮代。一天,哈达公主伤心难过,弟弟代善于心不忍,便请设宴招待姐姐,倾听心里话。
(资料图片)
皇太极闻知代善、哈达公主聚会,暴跳如雷,大怒:“大贝勒、公主,竟然公开挑战大汗权威,这大金究竟谁说了算。”
如此,一场“清洗”拉开序幕,八旗勋贵注定要再次流血。因为,代善、哈达公主的存在,是皇太极登基称帝的绊脚石,欲除之而后快。
1626年,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败,郁郁而终,四贝勒皇太极继位,但他一点都不开心。此时,皇太极权力有限,实力不足,丝毫没有帝王的威严。
首先,代善、阿敏、莽古尔泰等“三大贝勒”手握重兵,可以与大汗一起南面而坐。上朝时,皇太极先对3位哥哥鞠躬、行礼,方才接受群臣朝拜。
其次,皇太极只有正白旗17牛录,儿子豪格镶白旗15牛录。八旗兵力排名,皇太极垫底,没有抗衡其他旗主的底气。后来,即便皇太极“换旗”,但影响不大。
政治上,皇太极必须与大贝勒们一起议政,且自己还是弟弟。军事上,皇太极直接控制的军队太少,还不如一个旗主。代善家族55牛录,阿敏33牛录,莽古尔泰21牛录,阿济格三兄弟45牛录,兵力都比皇太极多。
皇太极雄才大略,自然不愿意当“虚君”,他想大权独揽,打破努尔哈赤建立起来的“和硕贝勒议政”制度,收拾八旗勋贵,强化君主权力。
阿敏,舒尔哈齐儿子,努尔哈赤侄子,率先拿来开刀。皇太极利用明军力量,收拾阿敏,让他有苦难言。
1630年,皇太极撤离中原,让阿敏守卫关内四城,被明军群殴。阿敏撤离,皇太极借此大做文章,激怒阿敏,然后将他囚禁而死。
如此,阿敏所掌控的镶蓝旗33牛录转移到弟弟济尔哈朗手中,他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。接下来,皇太极要收拾莽古尔泰家族,但问题比较棘手,因为牵扯到太多人,且都是实力派。
莽古尔泰,衮代的儿子,姐姐是莽古济,掌握正蓝旗。努尔哈赤创业之初,组建黑旗、黄旗、白旗,正蓝旗许多兵马都是从黑旗中出来,有着天然的优越感。皇太极的正白旗(换旗之前),大多是白旗出来,也就是收编的哈达部。
皇太极母亲出身低微,莽古尔泰则是“嫡子”,且正蓝旗自我感觉高贵,压根就不把皇太极放在眼里。后来,正蓝旗公开挑战,摆出决裂架势,若非阿济格兄弟支持,以及代善的“大局观”,清朝不复存在。
莽古尔泰兄弟多,能征惯战的并不少,姐姐哈达公主则跟蒙古联姻。哈达公主的两个女儿,分别嫁给代善长子岳托、皇太极长子豪格。其中,岳托文武双全,手握镶红旗,没有他支持,皇太极就没办法继位。
代善家族、莽古尔泰家族,都是出自努尔哈赤的“嫡系”,母亲是大福晋,身份上优势明显。再则,两大家族即是兄弟,也是姻亲关系,是利益共同体。如果联手起来,铁了心掀桌子,皇太极非但无缘大汗之位,性命也不保。
此外,两大家族本来有希望继承大统,可惜都因为“情感问题”栽了。代善起初是“储君”,与衮代私通,莽古尔泰弑母,没了资格。后来,代善又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提前约会,努尔哈赤心灰意冷,家族也就是失去了资格。
理论上讲,两大家族都不能继位,但都是凭借实力说话,这一点皇太极也是知道的。再则,他们都手握重兵,还能跟大汗一起“南面而坐”,且上朝之时自己还要先向兄长行礼,方能接见群臣,谁掌握话语权,不言自明。
那么,如何收拾代善家族、莽古尔泰家族呢?皇太极很聪明,他借助明朝之手“除掉”莽古尔泰,极力打击正蓝旗将士。大凌河之战,正蓝旗打前锋,皇太极不支援,坐视他们被明军绞杀,惹恼了莽古尔泰。
莽古尔泰拔出佩刀,准备砍了皇太极,却被弟弟拉回来。如此,皇太极召开八旗议事会,将莽古尔泰“御前露刃”情况说出来,争取八旗勋贵支持,将其打击一顿,后则毒死,一说郁郁而终。
莽古尔泰的遭遇,岳托很同情,知道叔叔兼舅舅的无辜,表示不满。正蓝旗将士则更狠,在德格类(莽古尔泰弟弟)率领下,经常露出敌意,准备大战一场。
1635年的清明节,一千多将士自发去给莽古尔泰扫墓,在墓前诉说冤屈。扫墓结束后,又一起回到哈达公主这里,进行聚会。此举,让皇太极非常不满,便想办法去收拾他们,代善给了他机会。
“扫墓事件”没多久,林丹汗的后代投降,8位夫人来到沈阳。皇太极想让代善迎娶娜木钟,却把最美丽的苏泰送给济尔哈朗。代善表示:“我愿意娶苏泰,不要娜木钟”,连续拒绝几次。
皇太极好说歹说,代善就是不要,嫌弃她长相一般且带来的财产不多,部落民众都很穷。后来,皇太极没有办法,为了满蒙联姻的需要,自己迎娶娜木钟,生了一儿一女。
没能得到苏泰,代善心情郁闷。此时,哈达公主也不好过,皇太极除了责怪她接待正蓝旗将士,还找她两个女儿的麻烦,说她们没能做到“夫妇之道”,并下令惩罚,作为母亲的哈达公主,心如刀割。
弟弟被“毒死”,正蓝旗将士被打击,自己也受责骂,女儿也时刻不保,哈达公主几乎陷入了抑郁。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,代善同情姐姐兼亲家母,便设宴请她吃饭,还送了很多东西,安慰她受伤的心灵。
“请客吃饭”本来是一件平常事,皇太极却小题大做,抓住机会,想乘机将他们一网打尽。那么,如何才能做到呢?直接下令废黜爵位,估计会引起动乱;一旦正红旗、镶红旗、正蓝旗联手,皇太极估计要出局。
皇太极很聪明,他召开“八旗议事会”,争取小贝勒支持,并表示:“代善不把我放在眼里,当了大汗也没意思,然后闭门不出,让他们另外选择大汗,自己还是当贝勒算了。”
济尔哈朗、阿济格、多尔衮、多铎、阿巴泰联名上奏“要求皇太极出来办事,表示支持大汗的举动,严厉斥责代善、哈达公主的罪行。”即便如此,皇太极还是不出来,因为他需要代善表态,一旦他不服,自己真的没办法。
代善大局观强,不想让八旗陷入分裂,主动认错,并放弃一起“南面而坐”。皇太极见好就收,不敢过分激怒代善家族。但是,莽古尔泰家族就遭殃了,哈达公主被处死,兄弟德格类突然“暴毙”。
参与聚会的一千多正蓝旗将士,全部拉出去斩首,然后吞并正蓝旗,将其编入自己与儿子的部落。如此,皇太极重组正黄旗、镶黄旗(都是换旗后),正蓝旗一度被废。后来,部分编入豪格的镶白旗,更名为正蓝旗。
哈达公主的两个女儿,皇太极也不放过,欲除之而后快。长子豪格,也同情岳母兼姑姑的遭遇,无奈父亲施压,自己又想得到好处,便亲手杀了妻子。豪格此举对自己非常不利,后来他不敢表态继位,就是“德”有污点。
岳托很喜欢自己的妻子兼表姐,又担心她遇害,便主动出击,上奏皇太极:“豪格杀了妻子,我也想杀了她,与哈达公主集团决裂,希望大汗同意。”
皇太极不想落得“凶手”罪名,他知道岳托想“甩锅”,不同意他杀妻子,却对岳托非常不满。1638年,岳托病重,皇太极让他率先翻越长城与明军死磕,因劳累过度,感染天花而死;随后翻越长城的多尔衮,则是捡漏。
岳托死后,妻子没了保护,也自尽。此时,皇太极又暗中指使他人去搜证据,得知岳托与哈达公主集团有关,曾经想谋反。代善知道“四爷”的意思,干脆找来济尔哈朗、多尔衮,要求:“挖掘岳托坟墓,杀光他后代,以示惩罚。”
见好就收的道理,皇太极是知道的,况且岳托是他坚定支持者,如果自己这么做的话,岂不是寒了亲信的心。如此,皇太极假装斥责代善等人:“岳托功劳显赫无比,忠心耿耿,岂能谋反呢?你们不要听信谗言。”
经过这次“宴会事件”,顽抗的正蓝旗已经彻底消失,代善家族又不愿意挑起内战,忍气吞声,为皇太极称帝扫清障碍。此时,济尔哈朗的镶蓝旗、豪格的正蓝旗,以及自己掌握的正黄旗、镶黄旗都支持称帝。
多尔衮、多铎的两白旗,虽说与两黄旗矛盾很深,但羽翼不丰满,也不敢对皇太极发起挑战。代善手握两红旗,大局观很强,不想内部分裂。如此,皇太极称帝毫无阻拦,拿着林丹汗后裔送来的“传国玉玺”,建国大清。
阿敏、莽古尔泰、代善“三大贝勒”出局,曾经依靠的对象阿济格“三兄弟”成为新的敌人,皇太极继续布局收拾他们。1641年,皇太极发起“松锦之战”,让多尔衮去抗衡洪承畴,清军作战失利,许多人逃回沈阳。
皇太极抓住机会,下令处死多尔衮,后赦免但削爵位。此时,皇太极还不敢杀了多尔衮,却已经在敲打,一步步将多尔衮带入坑。1642年,皇太极拖着病体出征,与洪承畴死磕,明军再一次输给了“后勤”,清军也损失很大。
赢得松锦之战,皇太极威望达到极点,多尔衮却被冷落。此时,皇太极派人去山海关,与守将联络,表示愿意与明朝和解,希望崇祯给面子,以便腾出手来收拾潜在挑战者多尔衮家族。
崇祯拒绝和解,李自成、张献忠又再次横扫中原,皇太极乘机出兵翻越长城,但主帅换成了正蓝旗的阿巴泰,两白旗将士连作战的资格都没有,目的不言而喻。清军班师回朝后,皇太极还想着“议和”,为自己整顿内政赢得时间,却突然暴毙。
皇太极虽死,但他布局了17年的“家天下”早已根基稳固,支持皇家的势力非常强大。如此,多尔衮对皇位跃跃欲试,却在两黄旗“拔刀决斗”面前,表示拥戴先帝后代,自己没有非分之想。
可以说,皇太极是清朝的缔造者,没有他强化君权的举措,就没办法整合八旗资源,且内部陷入混战、分裂。清朝入关,国祚268年,皇太极居功第一,无可替代。
参考书目:《清史稿》
关键词: